<div

什么是铸币税?

<div

作者 / Sgt Pepper

<div

铸币税这个词是从古代的对金属货币铸造中收的税而来的。在古代,如果官方垄断金属货币铸造,例如铜币,民众可以用前朝的铜币、自己捡的铜这些铜金属去官方重铸可流通的官方铜币,官方要一定比例的税,就是铸币税;如果官方没有垄断金属货币铸造,就是说你只要有金属就可以自行铸造,需要向官方缴纳一定的类似于授权费、许可费之类的费用,这也是铸币税;还有就是官方铸造不足额的货币,例如面值十两的银锭实际只有八两,这被称作铸币税,但其实是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与铸币税并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div

而到了中央银行与存款货币银行制度的现代,依然沿用铸币税这个词来比喻政府通过垄断货币发行所获得的经济收益。私以为用铸币税来形容这个收入不太恰当,但姑且这么叫。垄断货币发行是为了保证货币的规范性和货币经济的有效性,初衷当然不是为了获得铸币税,但既然有收益,就不妨留着。但这个收益怎么界定,就难说了。

<div

首先铸币税中最无争议的部分,就是中央银行获得的经济利润。这个利润来自中央银行资产的收益减去负债的成本。以我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例:

<div

资产端最大头的部分是外汇(美元)、对存款性公司债权(借给银行的钱,例如给国开行的一万亿再贷款)、对政府债权(借给政府的钱,就是买的国债)等。这些部分是有收益的,外汇可以进行投资、买美国国债,借给银行的钱要收利息,买的国债也要收利息。 负债端最大头是存款性公司存款(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货币发行(我们手中的现金)、政府存款(国库存款)、发行债券(人民银行筹资发行的央票)等。除了现金无需付息是无息负债以外,其他部分负债是要付息的。 一般资产的收益都要大于负债的成本。例如资产端最大头的外汇如果全部用来购买美国国债并且全部持有到期,可以获得 2% 左右的收益,而负债端最大头的存款准备金只需要支付 1.62% 的利息,中间可获得 40bp 息差。而其他资产收益大都高于美国国债,其他负债的成本一般低于存款准备金,所以实际人民银行的息差一定是高于 40bp 的。 有人测算,每年收益可能是 2000-4000 亿人民币。

<div

其次,是比较有争议的部分,就是政府通过向中央银行融资而发行的货币,是否算作铸币税,我个人倾向是不算的。比如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支付的货币,这些货币由中央银行印刷交给政府,政府债券记作中央银行的资产,政府拿这些钱作为支出来源,流入居民和企业部门,最终进入银行,变成中央银行负债端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到了还本付息时间,政府是要向债券持有人也就是中央银行付息的,但这些债券在滚动中总有一部分是躺在中央银行的资产端,还了旧的又买了新的,可以认为这部分债券是政府永远不用还的,也就是所谓政府通过货币扩张而获得的永久性收入。

<div

当然,政府向中央银行借钱这种事很容易玩脱,造成恶性通胀,战争时期很容易造成这种现象,所以大多国家的中央银行都禁止此类直接操作,多是从市场上购买国债进行货币总量的调控。中国的人民银行法也禁止直接向政府融资。07 年成立中投时,财政部向人民银行发了一笔特殊国债,算是特例。

<div

至于通货膨胀税,我觉得不算铸币税了。通货膨胀有财富再分配效应,例如物价涨、货币贬值,对债权方(借别人钱的人)不利,对债务方(欠别人钱的人)有利。具体到中央银行这里,因为负债都大部分是以货币计价的现金和存款准备金,货币贬值中央银行的负债也贬值,而资产端多是国债、外国资产这种「金融资产」,受通胀影响缩水程度较小,所以中央银行就获得了利益。至于政府通过超发货币引起的通货膨胀而对民众的剥夺,是上一个话题了。

<div

然后中央银行这些盈利所得也就是铸币税最终去了哪里呢?上交财政了,财政统一分配支出,就是所谓的统收统支。

<div

来源:知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doubai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