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关部门印发通知《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说将引导外卖等互联网平台企业进一步下调餐饮业商户服务费标准,降低相关餐饮企业经营成本。消息一出,美团股价大跌。

本文要讨论的是外卖平台是否暴利的问题。有读者说,这有什么值得讨论的,外卖平台还不是暴利?不是都说平台佣金动不动就超过 20% 什么的,还不是暴利?

说外卖是暴利,作为外卖平台方的美团和饿了么们肯定不同意,他们有自己的委屈。比如有人转给了我一则讨论这个话题的视频,我看到了下面这张图:

1

商家在商场卖出一件品牌 T 恤,商场作为平台,能抽成 30.5%,而外卖平台一份黄焖鸡米饭,平台最后到手 1.99 元,占比 6.08%。论赚得(比例)多,还是商场。

有人当然不同意这个图的对比:你看外卖平台,骑手配送费和平台实际拿到的佣金怎么拆开了?不拆开的话,这加起来接近 20% 的比例,这不就是佣金吗?这样的佣金还说不高?

可是,即使外卖平台抽取了两成费用,但这笔钱大部分要支付给骑手。费用不拆开,不少人就真会误以为弄个平台真的直接拿走 20% 的平台费。

有人说,感觉不太对,一单外卖,美团自己才赚这么一点钱?这点钱,在这个图里,还说高了。

美团的细节数据,在财报里。

2019 年的年报数据,单笔外卖约 45.0 元人民币,美团作为平台方收取 6.29 元,其中:成本(主要是支付给骑手 5.12 元),自己留下 1.01 元,这是毛利。如果算净利,一笔 0.16 元,单位是人民币。

2020 年的年报数据, 单笔外卖约 48.2 元人民币,美团作为平台方收了 6.53 元,其中:成本(主要是支付给骑手 5.21 元),自己留下 1.04 元,这是毛利。如果算净利,一笔 0.28 元,单位是人民币。

诸位当然可以不信,但财报数据的统计层面不会说谎。顺便说下,美团的财报文件制作得相当不错,值得看。

回到前面这张图,外卖平台卖出一份黄焖鸡米饭,赚的钱大致不差。

然后我们说下上图左边商场的数据。第一,肯定有人说你这是故意做了一个高毛利的商品做对比,有选择性。我倒是觉得,还算有代表性。我看过一些品牌店里的 T 恤,价格都不低。

然后对于商场从商家的收入,大众其实并不了解。我们的认知里,商场作为平台方是收店铺租金的。但商场又不一定只收租金。

根据我的了解,商场赚商户的钱,至少有三种方式:

收取固定租金

收取交易提成(扣率租金、扣点租金或抽成租金)

以上两者结合,固定租金加上交易提成

具体到实践操作层面,商场对不同的商家又有所区分,主要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平均而言,商场的毛利要远高于外卖这种生意。

线下商场和线上平台,哪一个更赚钱?如果不挑个例,不抬杠,线下商场有更赚钱的空间和方式。按照交易金额算,有办法从一笔交易中赚到更多的钱。

我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商场对商户收的费用能不能降?当然有降的空间,比如你旱涝保收的租金至少可以降一点,对吧?这生意跟外卖平台可不一样,外卖平台是「有生意才会有佣金,没生意就没佣金收」。

那商场有没有可能也像外卖平台这样从收租模式转向只收取佣金的模式呢?一是,商场入驻的商家,业务类型并不一致,奢侈品、服装零售、生活服务、餐饮店铺…… 毛利水平差异巨大,不具备可操作性;二是,如果采取这样的模式,其实是要和店铺利益强捆绑在一起,对商场而言存在较高风险。

我们必须要理解,作为平台方,追求自身利益乃至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一个合理诉求,还得纳税呢是不。

然后我们再问外卖平台,费用能不能降?也不是不能,毕竟,你这还有利润呢是不?把你这每单 2 毛钱的利润拿出来怎么样,那这 2 毛钱分给谁?分给外卖商家?是不是就能救得了商家?我看没什么太大的实际作用。

回到开头的问题,线下商场和线上平台,谁赚钱赚得更狠?我想大家应该有自己的答案了。我还有个建议,对于线下商场而言,也要看看店铺的更换率,如果频繁发生店铺更换,侧面也说明,商家的生意未必好做。

那外卖商家的难处在哪里?餐饮经营成本太高,一方面是人力的成本,一方面是原材料年年涨价,外卖商家实际也要交房租,同时还要给外卖平台佣金,如果要解决他们面临的困难,还是应该找到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才行。

来源:小众消息 英文名:WebNotes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doubai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