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汪有:小时候净喷春晚了,长大后再看春晚,能深深感到春晚这个台子有多大,上去的人有多难。
在那么高级的一个舞台上,平时小圈子里做到顶尖的人,去了也会动作变形。

王冰冰厉不厉害,网上哪有说不好的。结果春晚前她去住持探班,明显感觉有点拘谨,也不是不好,但脑补一下如果是董卿的表现,肯定更自如。
大张伟和王勉,谁不喜欢,去了就变形。
我看网上说春晚小品不行,不如把喜剧大赛那些放上来。
我想肯定不行。

春节我丈母娘很感兴趣,说你们年轻人都看些什么,我们就安利了喜剧大赛。
先看了一个《台下十年功》,我丈母娘和老丈人看着看着就玩上了手机,在他们看来就是包袱不够密集。
然后看《父亲的葬礼》,他俩全程问号,二脸懵逼,这是啥啊?
我想了想,那什么《时间去哪了》就更不用拿上来了。
真的是,众口难调。

这时候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各位老师,赵本山、赵丽蓉、陈佩斯,他们那些喜剧,拿到现在,都是深刻还逗笑的。
这时候就知道,他们是多高的山。

前两天热转一张图,赵本山说的,“不能指望小品能教谁什么,它就只能带来快乐。”
从我的角度对一半吧。
我觉得不对的一半在于:他们那些好的小品,上纲上线地说,太有用了。
甚至有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感情的重大意义。
那些当年风行一时,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在塑造我们民族的共同回忆。

前阵子不就有人在网上发表一些见解,然后评论区对不上来 “宫廷玉液酒” 的下半句,导致大家觉得搞不好是五十万么。
民族共同回忆可太重要了,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爱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族群,无非也是我们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经历过共同的事儿,为共同的困难紧张过,也为同样的成就激动过。
当大家都为一个好作品欢笑过的时候,本能就会让我们更团结。

现在网络这么割裂,可能下次见面,就是要在评论区里互相大骂,观点完全相反的两个人。
可这一刻,两个人在评论区里竟然接上了龙,从 “宫廷玉液酒”,一直接到了 “一杯你开胃,二杯你肾不亏”,一起玩笑快乐,这绝对是在弥合割裂的群体。
春节回家,一方是催婚催娃的亲戚,另一方是丁克的独立青年,这么两个迥异的群体,竟然能一起为了 “我特别想见赵忠祥” 笑一笑,那可太棒了。

为啥香港人民没那么爱国呢?
其实也是缺乏共同回忆。
我从香港毕了业就回来了,还有很多朋友留在那边。很多时候,我感觉,已经不总能为了一个梗会心一笑了。
之前七十年国庆,大街小巷都在放 “我和我的祖国”,网上就开玩笑,说真的是 “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你在微博上讲这种段子,大家就哈哈笑。
我把这个段子转发给香港的朋友,他们就很疑惑:为什么?这是什么意思?
我和他们分开十年,有一些梗已经没那么互通。
香港可是出去了一个半世纪。

所以那些优秀的语言节目,意义可太重大了,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国民教育。
而春晚天然自带这么大流量,如果在这个平台能出好作品,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珍贵回忆。
很多作品甚至永久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比如 “你这个浓眉大眼的也会这样”,这都成为我们语言的一部分了。

不用每期都出,好比赵本山的作品也有差劲的,比如卖车就不如卖拐,他后来带徒弟那几场都不咋样。
但隔三差五,得有个好的吧。

但说赵本山老师对的一半,其实是:
吊诡之处就在于:你越是想让春晚小品承担教育意义,去做 “国民教育”,它就越没法为大家带来快乐,就越不能有意义。
反而是踏踏实实让大家快乐,去琢磨戏剧结构构造戏剧冲突,而不是从网上抄一些烂梗,才会流传更广,更有意义。

所以赵本山老师那句话对了这一半,最后就是全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doubaiwa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