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厂一张小小的名片

大星一直觉得马斯克是个妙人,一方面在社交平台上疯疯癫癫,另一方面,在重要场合和时间点又都双商在线,非常得体。

自从 2014 年来华想推动特斯拉在中国建厂,到 2015 年的博鳌讲话,2016 年的学用微信,再到 2018 年中国街头吃煎饼果子,称赞中国基建。他是越来越会和领导们打交道了。

2019 年底,当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时,媒体们在关注这是中国首家外资独资车企,免费拿地,金融支持全套等等。

而一些核心内容却被忽视了。

比如马斯克为什么一定要把特斯拉第一座海外工厂设在中国,为什么一定要放在上海,还有为什么这座工厂从开工建设到车辆下线只用了不到一年。

要知道,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开工建设的日期是 2020 年初,而这座工厂下线第一批车辆的时间,是 2022 年 3 月。在速度上,比中国慢了一年多。

马斯克选中国和德国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世界上拥有完整汽车产业链的国家可不多,中国和德国恰好是其中两个。而特斯拉受困产能危机已久,等不及其他国家慢慢来。

大星记得,特斯拉上海工厂制造总监宋钢在 2020 年初的时候说过,当时国产 Model 3 零部件国产化率为 30%,6 个月后,这个数字变成了 80%,而到了年底,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 95%。

中国的企业如此快地适配特斯拉让上海工厂的产能不断攀高,马斯克赞不绝口。

大星这里讲讲古。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清王朝的尾声。那时的江苏省,创办了全国 50% 的民营企业,涉及行业有纺织、冶金、航运、成衣加工等制造业。

从盛宣怀到张謇,再到荣氏家族,江苏人可以说以一省之力代表了民族工商业。近代中国商业繁盛的省份里,浙江多山而且耕地少,广东多台风海啸,只有江苏风和日丽天下粮仓。

新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完美解释了为什么江苏人能把实业做好。

1978 年,包产到户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大量劳动力被释放出来,进入了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

这条路其实江苏早就走过,费孝通先生早就总结过此地的工商业模式,而且那时的江苏工商业已经有了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雏形。用费孝通老先生的话说就是:

大鱼帮小鱼,小鱼帮虾米。

90 年代,苏州和无锡用工业园模式带动当地产业实现了升级,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在这里,直接拉动江苏 GDP 超越山东,步步紧逼广东。

再后来,加入 WTO 后,江苏人和外资公司的合作更为紧密。不管是什么年代,从建筑到电缆,从造船到汽车配件,他们做实业的出海口都是上海。相似的情况也在浙江发生过一遍。

可以看到,从最初的基础原材料到初级制成品,再到高附加值产品,江苏走过的路是一条很明显的产业升级路线。

如果仔细研究一下特斯拉的中国供应商,可以发现他们大多来自常州、南通、宁波和杭州。连远在福建的宁德时代也要专门跑来常州建个工厂。

马斯克是幸运的,这些供应商离他的超级工厂都不到 200 公里,而且中国的产业工人素质冠绝全球,难怪他这样一个没有耐心的人竟然能苦苦等了中国 5 年。

中国有很多很多类似马斯克的案例,比如苹果,就算中美关系最近几年不太顺畅,库克还是要在中印之间两头下注产能。

去年底,越南新能源车制造商 Vinfast 向美国 SEC 递交上市申请。Vinfast 创始人是自称越南特斯拉分拉,人送外号 “越南许家印” 的潘日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是从 2020 年开始想搞电动车的。为什么强调这个时间点,因为就是在那一年,特斯拉国产化率接近 100%,国产新能源车的销售势头也很猛。

整个新能源车的供应链体系,除了江苏浙江上海,中国还有一套在广东。所以你看 Vinfast 很快就造出了电动车,因为从广东走陆运拉零件到越南,快的话只需要:

一天。

因为中国国内的新能源车产能扩张太快,供应链能力也被锻炼得很强,以至于 Vinfast 的车上,从软件到硬件甚至到设计基本都是中国人做的。换句话说,中国在新能源车这个产业的能力,外溢到了越南。

现在的东南亚和南亚,想复制中国产业路径的国家很多,比如印度和越南,其中越南更是在像素级拷贝中国的产业路径。那里的本地公司也是信心爆棚,比如 Vinfast 就说,他们的优势就是人口红利,2021 年,越南制造产业工人平均工资是 2 美元 / 小时,法国、德国、美国、英国的相同岗位平均工资大概是越南的 12 到 16 倍,而中国,相同岗位的平均工资是越南的 3 倍。

可是要让大星说,他们还是太年轻,太简单。

一个国家的产业发展,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过去几十年中国产业发展的历程,从农村劳动力转化到发展外贸、加入 WTO,近年来的新基建,中国产业结构的扩张与调整是一个不断提高附加值的过程。

其中国际环境、周期、国内政策、人口、教育等等方面的复杂交织,共同造就了全世界最大、最长且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且在这条产业链上的很多环节与部分,中国都变成了全球第一名。

那些艰辛和巧合,值得非常仔细地总结。大星最近看了由新华网、今日头条联合发起,微众银行微众企业 + 独家冠名的《中国产业名片》,聚焦了中国产业的发展故事。

这一阵,关于《中国产业名片》的话题阅读量有 3 亿 +,讨论量 13 万 +,主题征文也有近两万的创作者参与进来。

历史经验也许不能告诉我们未来该怎么做,但它能告诉我们怎么做大概率是对的。

来源:星球商业评论 英文名:xqnews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doubaiwang@126.com)。